吉利入股戴姆勒,李书福与吉利

无论如何,吉利放眼全球的资本眼光,及其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协同的运作能力,都是值得其他车企甚至制造型企业借鉴和研究的。

通过收购沃尔沃乘用车变得一发不可收拾的吉利汽车,在近两年间进入了收获时期。吉利不光是汽车卖的好,在资本市场更为风生水起。截至11月29日收盘,吉利汽车的港股总市值已经超过了2500亿港元,目前是除了我国上汽集团外,市值最大的整车制造企业,这还不包括沃尔沃乘用车的资产。李书福在近期的某中国富豪排行榜上已经列中国第十。

吉利入股戴姆勒,李书福与吉利

能够把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同时做好,在我国的制造企业当中并不多。吉利汽车一边在股东会上说自己持续扩张而导致资金紧张,而另一边又开始大肆扩展海外的收购业务。最新的消息称,他们有意收购戴姆勒3%~5%的股份,而戴姆勒公司拒绝的同时,却表示欢迎在二级公开市场购买。

笔者去德国参加过奥迪公司的年报媒体发布会,和书上学到的一样,也和中国企业有些不同的是,这些欧洲企业的管理层最高的信条就是:股东回报、股东回报、股东回报!

吉利入股戴姆勒,李书福与吉利

单从这一点就变得极其好解释了,但如果定向增发给吉利,那么就稀释了原有股东的股份,怎么能让原有的股东遭受损失呢?想都别想了。但在公开市场上购买就不一样了,这会拉高股票价格,无论对管理层还是对原股东都乐见其成。

吉利入股戴姆勒,李书福与吉利

吉利的算盘是,趁着自己目前高达44倍的市盈率去增发股票募集资金,然后去买仅有7.63倍市盈率的戴姆勒公司股票,再合算不过了。笔者查了一下德国的证券交易所的信息,宝马现在的市盈率是7.36倍,都比国内的企业估值低。以目前的股价来计算,戴姆勒公司的股息率高达4.45%,每股收益率(EPS)为9.24%,股本回报率(ROE)为18.13%。衡量股价波动率的贝塔系数仅有1.61。显而易见的是,以现价买戴姆勒的股票显然这比买理财产品靠谱多了。

吉利入股戴姆勒,李书福与吉利

上面仅仅是从金融视角的考量,吉利也会有更多的产业方面的考虑。吉利汽车在过去的几年中,单车售价有了快速的爬坡,也仅仅是从五六万元上升到了八九万元而已。估计和我国人均收入的增长率在伯仲之间。随着领克01的发布,吉利急需打造出一个更为高端的汽车品牌,而如果能够和戴姆勒公司联手,相信很多事情可以事半功倍。更重要的是,领克品牌宣扬的欧洲技术、欧洲设计、全球制造、全球销售,和戴姆勒公司品牌形象又极为契合。

戴姆勒公司前两位的大股东是科威特投资局和黑石集团,仅持有6.8%和6%的股份。重要的是这两大股东都是替投资人持股,这样的股东定是求稳不求变,求变会很慎重。而对于“打工的管理层”来说,也习惯于和这样的股东沟通。吉利汽车假设就算仅持有5%,也可以列为第三大股东,而这个股东是产业资本的股东,进入董事会后,定然会带来全新提案,董事会现有的“平静”就会被打破。

吉利入股戴姆勒,李书福与吉利

笔者并没有查到戴姆勒公司有多少股票比例是流通股,但可以想象的是,如果吉利汽车在二级市场购买流通股,就大概率只能拿自有现金进行了,总不能说定向增发是为了在二级市场买股票吧?德国股票交易所显示戴姆勒公司的平均日成交量为300万股,也就是说平均日成交额为两亿多欧元,如此一算,如果吉利汽车想买四五十亿欧元的股票,显然这不是一个月就能够完成的,该股的股价将会有显著上涨。

可以想象的是,吉利汽车既然有如此想法,应该是也做过深思熟虑了,应该不会轻易地放弃,可能还会继续和戴姆勒沟通。但能够确定的是,在两个月后戴姆勒公司就要发布2017年的业绩,即便吉利汽车真的能够入股戴姆勒也大概不会是现在的价格。

无论如何,吉利放眼全球的资本眼光,及其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协同的运作能力,都是值得其他车企甚至制造型企业借鉴和研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