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发放了十三张牌照之后,发改委日前借第十四张牌照释放了新能源汽车领域正在放低门槛的重要信号。

5月18日,发改委网站发布了广东陆地方舟新能源电动车辆有限公司(简称陆地方舟)年产5万辆纯电动乘用车项目的核准批复。作为在新能源领域打拼12年的老兵,陆地方舟也是国内主要的低速电动车企业之一。在低速电动车身份争议自春节后就不再有下文的节点上,陆地方舟乘用车资质的获得成为低速电动车转正通道正在打开的信号。

记者获悉,低速电动车企普遍在蠢蠢欲动,除了已经获得资质的陆地方舟,5月18日,有两家低速电动车企业向经济观察报记者证实,他们正在申请新能源汽车资质的生产,并且是新能源乘用车生产的资质牌照。

“牌照没有外界想象得那么严格,我们改进一下硬件,也可以达标。”一家山东地区低速电动车企业高层对记者表示。

陆地方舟的新身份

根据审批,陆地方舟将斥资17.83亿元,在佛山建设纯电动乘用车生产基地,该项目建成后可形成年产5万辆纯电动乘用车生产能力。

陆地方舟并不是汽车界的新人,相比之下,它是十四家车企中从事电动车行业时间较久的企业之一。

资料显示,早在2001年至2004年,这家企业就已经成功研制我国第一台油电混合动力客车及核心技术。2005年6月成立陆地方舟,专注于小型电动车的研发和产业化,当年曾开发出城市警察巡逻车。

2012年4月起,陆地方舟开始参与工信部纯电动车项目组,其提供自主技术的纯电动乘用车顺利通过了工信部所属国家轿车质量检验中心的各项试验(包括正面和侧面碰撞试验)。2012年5月,首批陆地方舟纯电动汽车在广东佛山高明区正式上牌上路。

陆地方舟采取“多品种小批量之量体裁衣”式生存模式。不过,虽然消费者对其品牌的认知多集中在低速电动车产品上,但由于低速电动车地位尴尬,近两年来,陆地方舟开始大力推广其新能源商用车。

在2016年,曾有山东经销商吐槽陆地方舟的微型车货源稀缺,认为由于低速电动车没有补贴,因此厂家的重心都放在了补贴额度更高的新能源商用车上。记者在陆地方舟官网上看到,其核心产品推介都集中在新能源客车和电动物流车。出现在陆地方舟官网上的车型包括7款新能源客车和5款新能源物流车,新能源乘用车仅有两款,“智爵”和“风尚”,其中,智爵为纯电动小型SUV,风尚则已经获得国家工信部第235批公告。官网信息显示,风尚是陆地方舟2011年与江铃汽车集团合作推出的一款纯电动MPV,最新年款为2013,官方指导价为29.8-29.8万元。

据悉,陆地方舟目前在全国有300家经销商,2015年微型电动车全年累计销量10000台左右,主要销售车型是低速电动车V5、J0等车型。2016年的销量没有公开披露,2017年的销量目标是5万辆。

目前,集团除深圳外,还在江苏如皋和广东佛山,分别建设两个年产能2万辆新能源客车和5万辆纯电动乘用车的生产基地和20万套电动汽车关键零部件基地。

根据审批,获得第十四张新能源汽车生产牌照的陆地方舟将斥资17.83亿元,在佛山建设纯电动乘用车生产基地,该项目建成后可形成年产5万辆纯电动乘用车生产能力。

低速电动车转正渠道放开?

实际上在陆地方舟之前,有不少低速电动车企业已经开始筹划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的申请。除了上述提及的通过改进硬件申请资质的山东低速电动车企业外,

另一家低速电动车企业则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他们想要得更多——不仅要在新能源乘用车大展手脚,还要申请一个新能源商用车的生产资质。

对于大多数低速电动车企业来说,目前正在经历一个艰难的转型期。“高速车正在向下挤压,抢占市场,而低速电动车标准如果按照之前的要求出来之后,会对行业造成毁灭性伤害。”上述企业人士对记者表示。

在此前的低速电动车标准指南的最初版本中,提出了低速电动车要使用锂电池,并进行碰撞试验等要求,并且在车重车身尺寸上的要求比以往高了很多。“每家企业都有自己的发展路径,我们计划几条路都准备好,不然企业未来发展很艰难。如果申请资质,也不是太难,现在有很多资金看好这个行业。”上述低速电动车企业人士表示。

2016年年末,对低速电动车身份的定义在新能源汽车界引发几大争议,原本计划在春节后出台的相关政策也至今没有下文。陆地方舟是第一家以低速电动车生产企业身份获得新能源乘用车资质的车企,也使得未来是否会有更多的低速电动车企业获得资质成为业界关注的话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