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广州省车联网产业联盟主办、深圳金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协办,国家智能车路协同关键技术与装备工程技术中心、中国汽车纵横网支持的
“2019 第六届中国广东车联网大会”12月13日在广州黄浦区科学会议中心成功举行。
邱志军:谢谢关总的介绍,尊敬的吴主任,各位嘉宾、朋友,今天非常荣幸和高兴受到组委会的邀请来介绍一下华砺智行做的一些事情,因为我知道介绍这肯定会有很多,我们把对于车路协同从示范到商业应用的理解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们作为一个华中武汉的企业到广东来,非常羡慕广东本地有这么好市场氛围,开一个车联网的会有几个论坛同时进行,这是非常幸福。
我的题目是介绍车路协同从示范到商业应用的演进。回过头来谈了很多政策、技术,有一个问题不能忽略,要回过头来谈交通的本质到底是一件什么事情,各种各样新的技术,无非是为交通的本质服务,从教科书上,交通是一个要把人或者货从起点运到终点的事情,今天谈各种各样技术、政策,核心要谈存量问题,把人、货从起点运到终点,以最安全的方式。在过去三五年时间里面,整个身边发生很多的事情,包括UBER、滴滴、摩拜,包括各种各样新的网约车,还有充电桩等等,汽车这行业,过去的一百年里面,其实远远落后于信息技术发展,不是特斯拉等等的新能力造车,汽车这个行业可能还会停滞不前。另外也是发展偏慢的行业,交通行业也是偏慢的行业,我们再仔细想一想,在中国发展智能交通接近20年,有线圈、摄像头,包括我们各个中心在建大屏,包括国家政策,国家、省市要建立管理中心,变化很小。
因此汽车和交通两个都是落后于信息技术发展行业,仔细想一想,从有智能手机、电脑、互联网对生活的改变在过去一二十年里改变巨大,而且在全世界遥遥领先,在个人社会受互联网的影响,这种遥遥领先不能应用到车、路里面,这是我今天想要主要讨论的问题。
我们谈智能网联,本质其实是在车、路上装了一个网卡,让车和车、车和路能够通讯。未来的智慧出行变得越来越简单,我们路不仅是沥青的马路,而且要包含很多实时的数据,路上现在传感器变得越来越多,其实数据对我们实时开车没有太大的帮助。交通工具其实现在变得越来越复杂,在这里面最重要的因素是人,个人认为无人驾驶最大的对手是人,你包括一个人在开车的时候,觉得那个人会冲过来,但是这驾驶员的反馈很难用机器体会,这里面最复杂的因素是人,任何车上智能技术或者道路的智能技术要把人的因素考虑在里面。
智能网联这是我们汽车,美国交通部有各种各样的车辆传感器变得很多,比如说中国现在的吉利,在车的传感器变成二十、三十个,越来越多的传感器,车上有各种各样的传感器,能否为交通服务,对于驾驶的安全和交通拥堵到底有什么关系,交通人比如说在过去的十年里面,去广州做城市的交通管控等等,有没有想过将来有车的数据,作为这种基础设施的产业数据的一部分,是否交通上是否很多雷达、摄像头等等没有必要。
在中国,今年至少有三大事情,一是5G的牌照和商用,在6、10月份,刚才有专家、同行提到。二是在中国实现,交通部ETC的普及,投入七八百亿人民币,直接在中国的高速公路接近15万每5-7公里布的龙门架,把全国的高速公路初步信息化已经完成,我相信国家的部委对于将来的一级公路、二级公路等等各种各样,五年之内很有可能高速公路不光是5-7公里一个龙门架很有可能变成3公里一个龙门架,以及未来5G的基站是交通高速公路重要基础设施的一部分。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作为一个交通,国家重要的战略的基础设施,公安部其实起了很大的作用,有驾驶员的信息、车的信息,真正一项技术能够去大范围推广,公共的安全是占最重要,因此我相信一两年内,公安部在车路协同,包括停滞不前的电子车牌项目,ETC本身功能一样,把我们车进行数字化,每个车有个ID,能够进行跟踪,完成支付。
现在在全中国有各种各样的智能网联的示范区,有点泛滥,我觉得很快会过去。今天要谈的问题是到底从示范到真正商业运营,这是中国现在,相信罗列不一定很全,国家级的示范区主要有七个,东西南北中,再加两个,地方级的示范区更多,不管招是商、政绩的目的,各个地方都在推动。还有智能网联技术推广的基础,证词、标准比全世界走得很浅,现在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商业模式,很清晰吗?很清晰,说不清晰也很不清晰,我相信这问题能够解决,不管在小、中、大的地方,肯定能解决。包括ETC这么大的要商业模型说清楚的问题,一下子能够解决掉,中国人在这方面很智慧,一定能够解决。
智能网联车路协同技术推进的两个关键问题,一是汽车智能化的渗透率,ETC是车辆智能化的第一步,而且完成最重要的一步,因为可以用车进行自动支付。两个关键的因素,一是支付,二是帮我们进行社交,我们今天依赖于微信、阿里支付宝、腾讯支付,车联网第一步已经完成,不管技术好不好,已经可以实现。二是公路智能化的覆盖率,非常重要,ETC干了一件非常好的事情,但是我相信随着各种各样,广东、珠三角、香港地区,为公路的智能化会有很大的推进。
这是我在北美参与的一个范例,是在佛罗里达的Tampa,该项目折腾了三四年,没有折腾出花,政府也投入了几千万美金。这条路其实和我们今年在中国的模式非常相近,佛罗里达这段路是由运营公司在运营,把ETC部分收费部分收入加上联邦政府的示范基金推动车路协同商业模式的实现,其实这件事情一直想干,如果在中国,一年可以干得很到位,但是它三年还没有折腾像样。总结出来两大局限性,一是汽车安装的渗透率不够,怎么样鼓励让老百姓更多用,二是最大的关键点是V2X带来获益不足以让用户持续用,我们很多停留在示范、技术的普及,这对于行业来讲不一定全是好的事情,因此鼓励有更多真正的商业落地,真正帮我们解决运人、货实质解决商业环节的应用。
ETC OBU的前装,2020年的7月1日,ETC或者前装有可能出现轮胎、车的中控平台、后视镜、玻璃等等地方,这对于整车厂的汽车的架构以及在新型的车辆下,各种各样会是很颠覆的东西,2020年之后,ETC的OBU一定会出现,而且会促进车路协同各种各样商业模式产生。回过头来再看一个本质的话题即汽车和交通,本身是两个复杂的系统,一个是大系统,另一个是小系统,我们交通由很多的小系统的汽车形成,核心的核心是要有关键,一是有数据,我们谈车和车、车和路之间传数据,已有的交通有很多数据依托于车驾驶的规则或者交通控制的规则产生很多东西,最终都要落实到一个地方的控制上,因此汽车和交通是两个系统,我们需要依托于规则和数据,真正去实现控制,让我们减少交通拥堵,减少交通事故。
我认为车路协同最终要解决一个问题,即“四屏合一”。要让在手机的屏、车上的屏、路边情报板、交通大屏各自干各自该干的事情,各自为那个人减少工作的强度。比如说让我们手机变得很简单,一直觉得手机导航是很搞笑的事情,因为车内有几百种传感器的数据,车内数据和真正车路协同,很多导航应该是在子车上实现。路边的情报板,告诉这里堵车,如果人相信这个事情,从一个堵点到另外一个堵点。交通管控大屏,大部分的功能或者全部功能用来做状态研判,不是回归到路上做实施的控制,这些都是很好的机会。车路协同要实现的是这样四,四屏协同,而且能形成小和大的反馈。
车路协同下的“智慧公路”是各种各样的传感器帮助我们完成更多小的闭环。我认为车路协同应该挑起智慧公路的重担,ETC相当于一个BB机,车路协同有可能是小灵通,有可能带来车路协同的2.0,3.0是智慧手机,有可能到了再过三年、五年,可能体会到真正车联网更大意义上的能够把我们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支付、社交等等各种各样的MES系统在未来的车路协同上实现。
最终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要提高公路效率和安全,这是本质,因此做很多的工作,希望在有网或者没有网,或者混合的有人驾驶、辅助驾驶、无人驾驶,怎么样证明,这是6.8公里做的实验,告诉我们的决策人员,做这种道路数据化和车辆数据化怎么样提高运营的效率。另外也是非常重要的信息安全,这是北美和欧洲的信息安全,车路协同环境下的标准,有幸参与到车路协同的信息安全,也就是说,我们以后怎么样保证让车和车之间传递的信息是真,怎么样让信号灯、充电桩、高速公路收到信息去执行。我们有很多无人驾驶的车在路上跑,如果跑的150-200公里每小时,怎么样做接管,这部分是真正车路协同除了支付之外下一步很关键是解决信息安全的问题。
我们自己想做一个,因为是通常说起V2X,大家谈的都是OBU、RSU,因此华砺智行非常愿意和合作伙伴谈OBU、RSU,现在有自己的RSU、OBU,希望将来能够和各大的友商去一起来做这样的事情,华砺智行本来是一个软件公司,去做智能路侧设备必然节点的软件的算法,同时也去中国移动合作,分布式的移动边缘、中心式做对比,现在在江苏苏州做了很好的2019年今年完成第一期,明年会有更大范围的基于去中心式的交通管控。
这是我们做了一段路,拿线圈、微波数据,怎么样能够在车路协同的环境下提高交通的安全。这是参与的几个示范区,一个是武汉,提供整个分布式的软件平台。这是苏州,我们和苏州市政府,这地方2022年世界智能交通大会在这里,我们现在每年和苏州市,包括交通局,还有交通部的工程院在逐步打造把好的技术放在这里,非常希望能够和行业里面的各个领头企业一起,共同打造这样的苏州智能网联的示范区。还有一个是青岛,也是汽车产业重要的城市,因此今年会和青岛市政府,和山东高速,把山东港口集团会打造几个真正在商业落地上车路协同的环境,包括物流等等。
最后再总结一下,在推进过程中的思考,一是车路虽然需要协同,但数字化的路更重要,二是可用的技术补具备唯一性,不用在技术上纠结太多,就像当初BB机、小灵通很火,因此对于这技术,不用过于纠缠,但是交通事故、拥堵每天都在发生,这种需求是极其强烈。管控和服务并重,政府为行业服务是管控,更重要的是做到服务。最后一点是现在炒概念很多,对技术产生效果不要有过高的希望,能不能用眼前的成熟技术解决当前刚需,这是好的技术往前推动的一个根本。
我们的目标是希望让汽车与世界对话,能够去缓解这样的拥堵,提高交通安全,谢谢大家!
版权声明:本文系中国汽车纵横网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并加上链接:http://www.autochinazh.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