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1日-2日,第十四届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在天津开幕。本届论坛的主题为“改革开放40年 产业开启新征程”,共有来自政府、行业、企业、媒体等1000余位国内外嘉宾参与了会议,共同为汽车产业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出谋划策,为汽车产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以下内容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 赵昌文在2018泰达论坛上的现场发言整理。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 赵昌文
从世界汽车工业发展历史看,无论是汽车工业发达国家,比如日本、韩国,还是汽车工业后发国家,如印度,其实都经历了汽车行业从保护到开放的过程。日本采取先保护后竞争的策略,直到1971年才开放。韩国对外商的限制更加严格,直到1998年才开放。印度更晚,产业对外资也有股比的要求,到中国加入WTO一年以后才对外开放。当前中国合资合作进入新阶段,未来合资模式、中外合资的关系与政策导向可能会出现一些变化。
国内以前对汽车合资企业有股比的限制,随着相继放开,会不会的变化呢?我认为不太可能出现更大的、比较快的股比变化。原因一是汽车行业的主战场究竟仍在传统汽车领域,但不可否认新能源汽车领域也在快速发展,从未来市场竞争格局来看,汽车行业的增量竞争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而竞争的结果取决于新能源汽车技术进步的速度。所以未来谁在新能源汽车市场领域掌握的资源和技术越多,谁的话语权就越大,而不是现有的汽车市场的格局。
中外企业分工变化
二是合资企业中外双方母公司关系的变化,未来中外企业之间的分工将不再像现在一样,单纯由外方提供产品技术,而中方负责市场,中外汽车企业将会在更深领域开展合作。比如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以及汽车关键零部件的研发设计等方面。中方企业很有可能成为研发设计和产品的供应方。
三是外资品牌和自主品牌关系的变化。从新的发展阶段来看,外资品牌和自主品牌不再是互不交叉的平行线,随着汽车市场增速放缓,中国的汽车保有量已经处于比较高的水平,外资品牌的市场份额将逐步下降,这应无太大悬念。而自主品牌也在寻求向上突破,所以二者之间的市场竞争会更加激烈。
合资企业角色定位有变
第四是合资企业自身定位的变化。部分合资企业可能逐步发展成为外方与中方交流合作的桥梁和纽带,信息技术产品交流的重要载体,而部分合资企业也有可能随着某一方取得绝对控股权以后逐步成为中方或者外方的在华的生产工厂,这是很大的变化。在新的发展阶段,中外汽车行业合资合作的格局会发生很多变化,可以从不同的视角观察。
放宽准入,政府引导监督进一步强化
从国家的政策导向看,宏观上国家会推动更高水平的开放,这是十九大确定的构建对外开放新体制,所以中国不会闭关锁国,包括汽车高水平的开放是宏观政策的特点。加入WTO以后,未来中国将继续开放创造更加有力的投资环境,实现更广泛的互利共赢,包括汽车行业在内。
从产业层面来看,汽车作为改革开放的马前卒,将在未来中国构建对外开放新体制这样的大背景下进一步深化开放合作,特别是放开股比等时间表已经公布,这将从根本上改革30多年来中国汽车产业合资合作的基本政策,但是放开限制并不意味着政府放任自流、放任不管,全世界的汽车工业很多国家其实都没有准入限制,但是有严格的企业产业的监管政策。所以放宽准入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未来政府将发挥引导和监管作用,特别是促进中外企业如何参与公平的市场竞争,这是未来汽车产业政策很重要的方面。未来在现有汽车产业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之上合资合作将被赋于更加高的历史使命,也应该有更严格的要求。
明确政策导向,合理引导方向
对汽车行业合资合作发展,有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建议进一步改革宏观政策导向,合理引导汽车行业合资合作的方向,特别是要继续努力创造有利于吸引外资的经商环境。一段时间以来,大家对于引进外资有不同的认识,但是现在中央非常明确要构建对外开放新体制,要继续创造有利于外商投资的环境,特别是改革和完善经商环境,包括减少行政审批、优化市场竞争环境、推动法制化建设,以法律手段维护公平竞争,保护知识产权,保障各类投资主体的合法权益,这是未来中国包括汽车行业在内的合资合作宏观政策改革的基本趋向。
向创新驱动转变,调整好利益关系
推动汽车行业的企业抓住新工业革命的机遇,实现向创新驱动的转变。新工业革命是这个时代的主题,国家很多重要的文件或领导人的讲话里面特别明确提到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汽车工业曾经见证了数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到第三次工业革命汽车都没有缺席,所以在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大背景下汽车行业如何实现新的变革和发展是需要各方思考的大问题,变革是全方位、多层面的,既可能在传统燃油车领域,更多表现在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方面。传统汽车领域如何更好地提升节能、安全、环保的水平,智能网联汽车如何创造新的商业模式都是变革的重要内容。这个变革的过程其实不容易,本质是利益关系的调整。传统的利益集团并不愿意被替代,所以新生事物发展的过程中一定遇到很多艰难曲折,如何克服是需要我们回答的。
推进先进高效的市场化管理
建议推进先进的市场化管理。如果说制造对汽车产业来说是硬话,管理则是软件。新时代汽车行业的变革、高质量发展拼的不是大规模低成本的要素扩张,而是更加精准的战略,更加高效的运营和更加满足需求的商业模式。这就是高效管理,所以中国的汽车企业必须与世界接轨,不断学习先进的市场化管理经验,无论有多么大的市场,多么成熟的商业模式,管理始终是引领汽车产业和行业变革的基础。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创建知名品牌
加强汽车产业文化和企业文化建设。大到科学技术发展小到企业价值都离不开文化,纵观全球知名企业和品牌都有深刻的内部文化,提到丰田会联想到节能,提到大众联想到实用,中国的企业要致力于创建知名的品牌,没有文化是没有希望的,汽车企业界和产业界都需要思考:如何更好的推动汽车的文化建设,不断增强软实力。
抓住国际化进程中的合作机遇
还要加快国际化进程,利用国际资源实现发展。中国是一个大市场,世界更是一个大市场。全世界70多亿人口,处于高收入的国家目前不过10亿左右。剩下的还有最穷困的10亿左右的人是低收入国家的,中间是中低收入和中高收入的国家,所以未来如何让更多的发展中国家的人民享受现代工业文明的成果是汽车行业能不能持续发展的根本问题。中国的汽车行业如何在这样一个大的坐标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不仅仅是中国的市场,要立足于全球的市场,我们不仅要引进来也要走出去。一定要有国际化的发展理念,一定要有国际化的发展战略,特别是如何抓住一带一路建设国际产能合作的机遇,实现全球化经营,是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大问题。
总之,新时代的汽车行业的合资合作归根到底是需要树立互利共赢的理念,唯有如此合资企业才能生存比较,中外合资合作的各方股东才能合作共赢。